首页 > 行业观察 > 集思观旅 >集思观旅 | 大河与世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

集思观旅 | 大河与世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

2022-11-24

夏泽翰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

非常感谢你们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这场以黄河为主题的大河文明旅游论坛。请允许我向诸位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水与文化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与诸位分享一些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开展相关计划的想法。毫无疑问,大河论坛暨黄河峰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包括我们与河流的联系、我们对已知文明的理解、水文专家们取得的丰硕成果及他们所展示的出色表现。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文明。我有幸从事与这两条河流相关的工作20余年,重点关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管理,但水与文化领域对我而言也同等重要。中国的大运河连接了全国最重要的河流,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许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都与河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

在我10分钟的发言里,我将向诸位介绍一些相关想法。但首先请允许我重点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政府间水文计划(IHP),该计划已进入第九阶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65年发起的一项特别长期计划。它始于“水文十年”,而后经历了国际水文计划的几个阶段。政府间水文计划(IHP)目前的重点是“为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立水安全世界的科学”。

IHP涉及到五大优先领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弥合数据与知识鸿沟,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目标6(SDG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此外还包括科研与创新、水文教育等,我认为水与文化是水文教育的一部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水文教育就包括了可持续性。以上都需要在不同流域间开展交流。在发展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治理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中国的河长制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其在修复河流与湖泊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河长制度正是水治理的一个体现。

与水和文化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很重要。因此,贵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IHP)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成果,包括水与文化这一重要部分。我也很高兴地告知诸位,在日本举行的上届亚太水峰会上,水与文化已成为亚太地区的新主题。我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水资源论坛的负责人。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水的价值。这是大自然的水,水经过水循环从海洋蒸发一路来到我们的流域。当水降落到大地上,流经一草一木、一山一壑时,它便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融为一体。所以,水具有环境价值。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条件,因此水具有经济价值。河流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卫生、食物、特别仪式以及特殊运动方面,因此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接下来是文化价值。文化是河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人们的认识日趋完善。文化与宗教和信仰密不可分,文化也与物质文化遗产紧密关联,就像水工建筑和沿流域的大坝一样。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些食物、仪式、音乐以及节日等,所有这些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此,我们需要将河流文化看作是具有整体结构和基础设施的有形河流文化和特殊食物、仪式、节日等非物质河流文化遗产,以及其二者的关联方式。当然,还有水治理。在我看来,所有这些方方面面都是相互交织的。

我还想强调,为了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大河流之间有着进行交流的必要。如果我们必须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水文管理上。这就是河流起到的作用,河流组织、峰会、节日以及我们此刻的这场活动都有助于使人们了解我们与气候变化等重大冲击之间的联系。我们将气候变化与水联系在一起,将水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然后开展相关的国际交流。

女士们、先生们,水是和平、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纽带。从数据和信息、能力建设、创新、善治和融资等方面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6。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是文化将河流流域管理的所有这些方面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世界各地组织地下水资源峰会等一系列活动,研究气候变化的风险、水资源的脆弱性以及恢复能力。另外,还将召开2023联合国水事会议。在这些活动中,水和文化将是一个讨论重点。本土知识以及河流沿岸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这次水事会议和“可持续水发展十年(2018-2028)”的重点思考对象。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建立2018年到2028年的水文化联盟,将大河汇聚在一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因此一直在研究大河及河流文化。我们如何从河流中学会与它们共存呢?河流生态系统的价值是什么呢?人类如何适应河流的节奏呢?我们要如何将传统文化用途转变为现代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在流域规模上,如何将河流与河流系统的政治管理联系起来?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这些问题的出版物。

正如我之前所说,在中国,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仅黄河和长江就衍生出诸多遗产。中国的许多想法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水计划不谋而合,如世界地质公园和生物保护区。中国有56处世界遗产,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只比意大利少两个(58个)。水在大多数具有特殊生态系统的遗产遗址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大运河为例,大运河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但你还可以想象河流与其他重要遗产遗址的联系,如华南喀斯特岩溶系统与漓江的联系,漓江是一条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河流,我最近在广西正好参观了它。还有黄河流域一些古都如安阳以及当地闻名的遗产(安阳殷墟)的联系也是如此。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址以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的地方。它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让我们描绘出河流的价值,特别是文化方面的价值,同时也可以描绘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呈现出的变迁。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需要发展水教育,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计划和河流文化联系起来。因此要促进不同流域之间的国际交流。水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全球公民权利,是不同流域间跨文化交际的教育。我们有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计划相关联,比如世界遗产,以及涉及很多咨询计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有16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和很多世界地质公园,其数量之多,已达到40余个。

2018年我们与武汉合作举办了一场大河论坛,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那是大河文明间的一次精彩交流,是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一次高质量跨越。我们正在持续跟进,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另一场大河论坛。

所谓河流文化,就像是随河流节奏起舞的生命。我们现在正在编著一本很重要的书,它涉及到生态系统,还涉及到文化多样性和不同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河流文明,黄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还有其他一直延伸到中亚的河流文明。这可能是共同繁荣和人文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是一些关于水和文化案例研究的观点,我们已经以章节的形式进行了汇编,并覆盖了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的河流流域。其中有一组研究很杰出,我们将寻找合作伙伴并取得联系。我们很高兴与峰会进一步建立伙伴关系。

研究中的一些经验将很快以书的形式出版。我们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动态中总是有着相似的驱动因素。伴随着河流文化,一些拐点正随着气候危机迅速逼近,正如你们所听闻,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文明正在经历水资源和洪水危机。中国的黄河和长江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洪水和干旱的治理是一个很大的领域,但我们需要继续仔细了解什么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灾害。

此外,与政治制度相联系并与经济制度相重叠的代际和文化破坏是改变许多文明命运的关键。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美好的旧时光”一去不复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利用可能变化出多种形式,如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发展,对水稻等农作物的利用变少,但对河水中更高价值端的利用更多了。从类似现象中衍生的新型文明可以在更年轻的文明中看到,比如在墨累-达令盆地(澳大利亚)我们已经看到对河流的利用从农业向城市化和工业的转变。

这样的种种事情正在发生。此外,从我们通往可持续创新的道路上可以发现,基于大自然的解决方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想再次强调,对河流的认识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教育课程,利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民教育。我们可以在地方政府层面团结起来。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在这一领域与你们合作。气候变化是连接不同文明的驱动力,我举了巴基斯坦、中国以及澳大利亚的例子。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印度尼西亚的芝塔龙河流域及其河流清理工作,以及中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善治是全流域都需要的方式,因此我要真正祝贺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方面所做的出色工作,即采用全河、全湖治理方法的河长制度。

在此,我感谢你们。我期待与你们保持联系。我祝愿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而成功的行动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带动世界各地的河流流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