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演讲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
导语:在“2022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在发表以《新时代中国旅游的方向、路径与政策》为主题的演讲时分享到,基于宏观的政策以及居民出游意愿、员工招聘、企业家信心等先行指标来综合研判,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全年的中国旅游市场保持乐观的预期,我们预计全年国内出游人次,旅游消费入出境旅游人数分别会恢复到2019年的85%、75%和40%,并于年底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2023年春节是我国对新冠疫情实行乙类乙管政策后第一个公共假期,假期之后一组数据刷屏了,3.08亿!我们在公共假期7天共有3.08亿人次的出游,实现旅游消费3758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近90%和超过70%,成为2020年以来旅游业最好的春节假期。
2月6号,中旅旅行、携程、广之旅、春秋、凯撒等旅行社组织了多个出境旅游的首发团,他们在菲律宾、泰国受到了很隆重的欢迎仪式,包括水门礼,极大提升了旅游消费的预期和市场信心,进一步奠定了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
基于宏观的政策以及居民出游意愿、员工招聘、企业家信心等先行指标来综合研判,我们有理由对2023年全年的中国旅游市场保持乐观的预期,我们预计全年国内出游人次,旅游消费入出境旅游人数分别会恢复到2019年的85%、75%和40%,并于年底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三年,旅游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消费行为,包括人们对旅游的认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之前对旅游的认知,认为是越远越好,甚至到南极看企鹅,到北极看北极熊才是旅游。时间越长越好,不过夜哪算旅游,甚至过一年才好。旅游场景,越典型越好,名山大川、森林、草原、古镇才是旅游。
疫情期间出境旅游几乎消失,国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收缩到100公里左右,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游憩半径从疫情之前的15公里收缩到5公里。而今,人们更愿意欣赏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为此,很多旅行社推出一些新的旅游项目,比如说上海春秋推出的“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游”,马蜂窝推出的“周末请上车”,中旅旅行推出的“在华外国人游中国”。对于远方的选择也不仅仅限于热门城市和热点景区,从戏剧场到菜市场,人们开始重新发现旅行的美好。
“人生何时不出游,神州处处是风景”将会成为常态,包括出境游的消费也会趋于理性。反向旅游、平替旅游、宅度假、微旅游,看上去是个性,本质上是理性,底层逻辑将会回归到成本收益框架下的消费选择。
从1999年国庆节假期到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市场在下沉、消费在升级,去哪儿网的数据告诉我们,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的主力人群年龄到20-25岁。我在买人生第一张机票时已经到35岁了,现在看起来买到第一张机票的人年龄越来越低,而且涵盖到1827个县级市,那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老百姓开始出远门去看看外面的美丽世界了,这就是我们对旅游业真正的信心之所在,人民有需要、国家有呼应,我们的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而且我们的消费是在逐渐升级,过去可能“赶大鹅”式旅游比较多,现在是团队变散客,标准化变个性化,这方面的旅游行为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商业供给和产业动能的创新,进而会影响到产业政策和规则体系的调整。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一个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中国,必将会推动旅游进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而与此同时,承载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场景也将会成为全新的旅游空间。
今天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多数人的刚性需求,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将有意愿,也有能力去远方欣赏不一样的美丽风景,体验高质量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疫情之前我们的国民出游率只有4.3次,人均每一年只有7.82天用于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只有940元人民币,100美金多一些。和发达国家14-16天平均用于旅游的时间相比,和中国在海外消费人均每次超过1000美金的数据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任何脱离人民对大众旅游基本需求的发展理念都是不现实的,任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面相向而行的业态创新和产业政策,也都将是受到欢迎,并能持久的发展下去。为此,中国将加快推进以现代化为导向的智慧旅游发展道路。
“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了,自住、自驾、个性化、多样性的当代需求,这要求互联网、人工智能、5G通讯和现代金融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推进现代旅游业的建设和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需求侧牵引的智慧旅游已经进入到消费场景建设的全新阶段,今后将走向供给侧驱动的现代旅游业。
现代旅游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分工会越来越深化,产业链条会越来越延长。大型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和小微型企业的协同创新,将共同构成产业体系的生态。我们需要像中国旅游集团这样大型的企业,我们也需要小微型的企业。
面对全球旅游业的竞争,我们会必然清醒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则是第一动力,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将积极践行生态文明为指引的绿色旅游发展的模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旅游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都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的必由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共同体。
在生态文明事项指引下,国家将建设一批绿色旅游的示范区,绿色旅游的发展理念将贯彻资源开发、投资建设、产业研发、企业经营、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我们还将加大文明旅游的开放力度、宣传力度,引导游客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文化遗产守望相助,与当地居民平等交流。中国将努力构建开放共享为主基调的文明旅游新境界,旅游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播,出国旅游尤为中国人民所向往,中国将会推动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亚洲旅游出行计划、“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变机制,以及互办旅游年等双边活动,更好发挥世界旅游联盟等行业组织、国际组织的作用,让世界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出境旅游的过程中,我相信中国政府将会更加关注游客的安全和服务的品质。所以刚才很多媒体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还会全部开放出境旅游,我想这取决于广大的中国游客对目的地安全与品质的评估,中国政府也将会顺势而为。
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都保持贸易顺畅,我们也将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在全球推广美好中国的主体形象,统筹协调外交,引领口岸、海关、金融、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实施更加便利化的签证、边检、支付、物流等政策,以更高品质的国内旅游开发、产品创新、公共服务,来满足海外游客在中国的居停服务。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一个梦想,我们梦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文明的人,能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自由的行走,平等的对话。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客人来到中国,去欣赏从黄山到黄河,山河壮丽的中国,读懂从《诗经》到《红楼梦》一个风雅多姿的中国。我们还希望更多人来到中国看一看北京的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一个民族复兴的中国。还要看从广场舞到非遗保护,到自驾游,到人民幸福的中国。我想只要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能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