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集思观旅 >集思观旅| 高端对话:旅游业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

集思观旅| 高端对话:旅游业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

2023-11-21

主持人:世界旅游联盟北京办公室主任 赵珂

对话嘉宾:

克罗地亚共和国驻华大使 达里欧·米海林

欧洲议会议员、欧洲议会旅游交通委员会副主席、欧中“一带一路”文化、教育、旅游和经贸发展委员会主席 乌伊海伊·伊什特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 文绮华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正厅长级) 芮宏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复星旅文董事长 徐晓亮

 

引言:“共赢合作”“互联互通”对旅游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疫情后变得更加迫在眉睫。全球旅游业复苏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旅游业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让我们从高端对话中去了解各位嘉宾有何良策。

 

以下为对话内容:

主持人如何理解“共赢合作”“互联互通”的内涵?

达里欧·米海林:在我看来,如果有真诚的意愿去交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交易,那就有可能获得互利共赢。当今世界,互联互通无处不在,它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不可能没有互联互通。

乌伊海伊·伊什特万:马可·波罗是第一个从欧洲来到中国的游客。在那之后,1950年全球游客数量为2500万人次,2000年达到7亿人次,预计明年将达到20亿人次。这预示着旅游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爆发,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理解彼此。在我来看,互利共赢就是平衡。欧洲的游客也需要了解中国、来到中国,这样才是平衡。

文绮华:我认为“1+1大于2”是合作共赢的基本要素。对内就是要实现旅游及其关联产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对外就是要通过像世界旅游联盟(WTA)这次重要会议让大家互相了解、共同发展。

芮宏:从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就能充分感受到合作共赢所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成果。从旅游的公共管理部门来说,一句话概括就是:唯合作,方能赢。不合作,那就是孤零零。强合作,赢得多,弱合作,赢得少。

徐晓亮:经济有顺周期、逆周期、跨周期。内外部环境目前都是不确定的,但选择合作以应对周期性影响的方向是确定的。

主持人:今年是中欧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周年,如何预测未来旅游合作的前景?

达里欧·米海林: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就,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欧洲一直支持中国、支持中国的崛起,欧盟希望在面对全球挑战时,中国能够成为合作伙伴。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关系正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这一背景对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非常骄傲的是,克罗地亚在疫情后比其他国家更早打开大门,尽管全国人口只有380万,但目前接待的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们非常欢迎全世界的游客,也非常希望中国的游客能够回到克罗地亚。

主持人:今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中欧旅游合作将有哪些新机遇?

乌伊海伊·伊什特万:在欧盟,我负责旅游和交通两项工作。我曾是2018年“中欧旅游年”的发起人,彼时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外交关系更好。现在,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政治决策者需要旅游业,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助力超级大国之间建立更强的连接。目前,中欧之间组织了很多旅游方面的交流,欧盟大约有8万多家大小企业参与其中,我们衷心希望,双边外交关系未来能够再次恢复到以前的美好状态。我也相信,“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能够携起手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商业、旅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

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备受瞩目,目前有何标志性举措?未来的重心会放在什么项目?

文绮华:中央政府在澳门的定位是三方面: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个中心就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要让不同类型的游客来到澳门和大湾区。一个平台是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做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个基地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流合作基地。

对澳门来讲,旅游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也肩负着服务其他行业的重担。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去年的施政报告里强调了“1+4”产业多元化战略,其中的“1”就是旅游,通过旅游休闲发展带动金融、会展、文化、体育、高科技、大健康等领域发展。但如果要吸引国际旅客,服务好产业多元发展,就一定要跟周边城市和地方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未来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合作共赢、互联互通。

主持人:从旅游和文化角度,亚运会给浙江或者杭州留下了哪些“遗产”,它们又该如何运用?

芮宏:亚运给浙江和杭州留下了很多“遗产”。站在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角度,我们更多从人文角度去看亚运给浙江和杭州留下的“遗产”,包括体育精神得以传承、“诗画浙江、诗画江南”的人文基因得以彰显、非遗技艺得到广泛关注等。

接下来,我们怎么用好这些“遗产”?一方面,场馆要再利用,56个亚运场馆在亚运后要继续用好,加大对公众开放力度。另一方面,赛事要继续举办,杭州已经提出目标,到2025年还要举办3个单项国际顶级赛事,举办10个高等级赛事。到2035年,再举办一个大型综合性赛事。其中更重要的,是亚运精神的传承。

目前,萧山区正计划对亚运开幕式的主火炬、道具和开幕式表演进行压缩,在湘湖上呈现新的旅游演绎“湘湖雅韵”,明年5月1日在湘湖首演。今年12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即将在杭州举办“良渚论坛”,这也将是全球旅游文明交流的对话,其间,我们正在创办一个以良渚文明为内核的文艺节目,将在杭州长期驻演。后亚运时代,希望这样的项目成果越来越多,让亚运红利能够持续、长久地释放。

主持人国际化发展的内核说的就是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复星的全球运营双向赋能效应进一步的显现。“双向赋能”怎么理解?

徐晓亮:复星集团2008年正式决定开始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15年了,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39家核心企业。复星的全球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站在中国看全球,我们称之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第二个阶段,站在全球看全球,那就是“全球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经过15年的发展,我们最大的一个心得是,无论我们飞到海外任何一个国家,我们的身体能够感受到的是时差,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空差,时差用小时计算,空差用年来计算。所以说,空差就意味着互联互通的空间是巨大的,蕴育的空间也是巨大的。

欣喜的是,中国现在整个旅游行业从观光游已经转向度假游了,我们要从层次上拉伸,需要更高层次的度假产品。这不是一个模式,我们更欣喜的是看到了这个现象,看到了中国旅游业未来更大的一个可以提升的空差的现象。当然反过来,中国是全球旅游的目的地,也是全球旅游的客源地。对全球旅游行业来说,“度假式全球”及“全球式度假”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

主持人:请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下今年论坛主题“旅行的力量”。

徐晓亮:后疫情时代,游客最需要的是身心健康,所以去旅游吧,旅游会让你身心愉悦、身心平衡、身心健康,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旅游的力量!

芮宏:一是要看清这个世界。二是要品味当地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体验我们的人生,并从中收获幸福。

文绮华:旅游就是在建桥和修路,让大家能够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人心相通、互相理解。我相信世界会更美好。

乌伊海伊·伊什特万:每一位游客都是一位大使。我们要告诉年轻人,学习先进的技能,做好未来的计划,更好地生活。

达里欧·米海林:旅游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文化、其他的人,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旅游发展的第一个支柱就是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