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集思观旅 >集思观旅|科技对话:大模型时代——机遇与挑战

集思观旅|科技对话:大模型时代——机遇与挑战

2023-11-27

主持人:未来新视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江烈毅

对话嘉宾:

携程集团技术副总裁 王清

飞猪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倪生华

谷歌中国旅游行业总经理 彭伦

网易副总裁、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互联网技术委员会主席 汪源

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信意安

 

导言:随着ChatGPT的发布,大语言模型概念进入公众视野。短短一年时间里,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的发展会给旅游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认识大模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从科技对话中去了解各位嘉宾的观点。

 

以下为对话内容: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谈一下大模型对于旅游行业能够带来什么影响?

王清:大模型最重要的是它“大”。模型一直存在,各个场景都在应用。因为ChatGPT的出现,大家意识到,可以把模型做到一定规模,使用更大数据对它进行训练,这样很多智能就涌现了。模型能力得以飞跃,其影响在于各行各业,旅游业是其中之一。大模型应用于各个方面,可以增强智能化手段,使其质量更高的同时,成本也得到控制。

倪生华:旅游业非常重人力和成本,也非常注重知识的沉淀。借助旅游专业知识度和对旅游景点的理解,形成合理的规划是非常高门槛的事情。同时,行业追求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替代用户退改、咨询等服务流程,大模型使其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是帮人实现业务决策。

彭伦:AI大模型带来的影响,最核心的是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的增强。AI维度对旅游业的激发和促进,体现在AI可以借助大量数据精准抓取用户需求,把用户旅程规划做好。同时也可以抓取到用户各个维度的旅游需求,远远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获取效率。

汪源:我认为大模型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是两点:第一,大模型能够增强人在获取语言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能够到原来不熟悉的地方去。第二,大模型能够提供更好个性化的引导,让大家发现一些更匹配自己个性化需求却不是很热门的地方。最终,整个旅游产业的分布可能会更加分散、均衡。

信意安:旅游和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都在融合,AI对于旅游行业的影响不是“独打”,而应该打通关联产业。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讲,AI的应用应该是无感甚至“傻瓜式”的,这样才能真正让大模型渗透到行业里去,真正发挥它巨大的商业价值。

主持人:大模型如何助力旅游行业提供个性化体验?目前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实践?

汪源:个性化可以从两个视角去看:第一,用户视角。最大的个性化场景,应该是发生在用户选择去哪里、以什么行程、什么路线去旅游。第二,运营商角度,要考虑怎么让用户有个性化体验。因为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每个旅游景点本身能够呈现的信息其实都是有限的。应该及时让大模型介入,根据用户兴趣点,及时挖掘景点背后的故事,提供不同的体验感。

主持人:除了要打造旅游目的地产品,做好数字营销也非常关键,请信总谈谈您的想法。

信意安:大模型首先对营销行业冲击最大。做短视频平台视频流业务时,过去一个混剪专业人员一天只能剪4—5条,现在用AI工具,一分钟可以剪几百条,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网剧或者电视剧投放时,过去最原始的方法是人去看剧,然后从中节选比较有爽点的镜头,而现在则是把一部剧放到AI工具里,自动抓取分镜头,迅速混剪出几百条甚至上千条剧情。现在的投放靠量取胜,而利用AI,可以替广告主创建无数个广告账号,通过大量素材测试效果,找到能够爆火的素材。AIGC、AI工具的影响其实是降本增效。

如何做大模型?可以跟有大模型能力的公司合作。我们跟熊华合作推出数字助手,或者叫“数字员工”,把AI助手放到企业微信中,植入到企业网站和小程序上,把它作为企业的初级应用,目前产品已经上线。

最重要一点就是,数字营销特别需要运营、运维。因为对2B业务需要花时间、花团队去跟客户深入讲解使用方法,所以未来大模型做得再好、再垂直,也需要大量服务商、运维人员做辅助,把公司信息和数据有效训练,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主持人:接下来想问倪总,飞猪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和实践?

倪生华:首先,大模型提供了一种更好的交互方式,可以让用户清晰表达诉求。传统推荐是一次性机会,猜你喜欢。但旅游的诉求是多样性的,所以在交互形式上提供了可能性,让消费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大模型的挑战,一是要解决时间的正确性问题,同一个景点不同时间来游玩的路线是不一样的。二是解决空间的正确性问题。三是解决游线各个点上的玩法问题。四是解决让大模型跟商家、旅游从业者自身资源相结合的商业性问题。五是解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我们把问题进行了划分。一是消费者维度,要明确消费者到底要自己出去玩,还是要旅游从业者一起帮他完成旅行行程的任务。二是2B维度,要明确是先做产品线路,还是要做定制,明确消费者诉求。按照这两个维度,飞猪内部也制定了计划:第一个阶段,解决消费者自己出行游玩的问题。第二个阶段,让已有的线路更好地符合消费者诉求,我们内部称之为“让线路更加生动、灵活”。第三个阶段,根据旅游从业者自身资源,结合消费者需求,自由地组合差异化产品。大模型的功能,就是让决策跟消费者离得更近。对于从业者来讲,更多是希望大模型能助力行业生态,让每个从业者都能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

主持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讲,我们对大模型的未来有什么畅想?

汪源:首先是旅游前,大模型在做旅游行程规划环节,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能力:第一,大模型有理解大量输入内容的能力,并可以通过对话实时纠正错误,在行程规划过程中的能力比原有技术有显著提升。第二,大模型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更加灵活、更加强大。我们应该能够把大模型更强的理解需求能力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在行前规划中做好服务。其次,是旅游前采取的行动方面,比如订票等工作对大模型的挑战会更大,需要大模型给出一些建议,这就需要有更高的精准度和可信度,同时要有灵活处理信息变化的能力。大模型更重要的功能是在旅游前,可能最棘手的是在旅游前对目的地的选择,以及行程和订票安排。

主持人在跨文化障碍和挑战方面,大模型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哪些方面已经有成功案例与实践?

彭伦:在大模型这轮比较热之前,人工智能就已经有很多布局。谷歌主要有两个角度:第一,中国游客和企业出海出境部分,聚焦两类工具,一是导航类,如谷歌高精地图,实现精准导航。二是翻译类,如到了欧洲国家,能够快速识别当地语言。第二,国内旅游机构的文化出海。如非遗出海,谷歌有一个艺术文化的专门产品,引导用户了解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此基础上,怎样最精准地触达,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入境部分,疫情后有很多海外游客要进入中国,其目的主要是:第一,单纯的个人游、团队游。第二,大量经济交流,会有大量展会。国内企业和海外企业配合,需要借助AI大模型了解如何精准触达这些用户,告知他们来中国最优的旅行方式、景点选择、展会信息等,提供入境解决方案。

主持人:携程问道在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能够提供怎样的实际应用?

王清:文化交流是旅行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需要跨越多种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个障碍。大模型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多语言沟通。比如ChatGPT,它的英文能力很好,其他的小语种能力也不错,为跨语言交流、跨境旅行带来了便利。借助大语言模型,我们内部研发形成了一个导游项目,服务于外国旅客入境游,可以进行多语言交互。从效果来看,准确度还是蛮高的。本质上,AI大模型拥有跨语言的沟通能力,能够支撑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提升旅行体验。

主持人在机会与挑战中间,怎样看待大模型在文旅行业的应用前景?

王清:大模型其实刚刚开始,还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明确能看到的一点是基于自然语言交互,能更有效查询相关产品和信息,多语言使用则可以提升用户在出境游、入境游方面的体验。

倪生华:不要低估大模型的发展速度,半年时间大模型的进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技术,旅游从业者要思考怎么通过技术重构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确定的是,大模型会极大降低行业的成本结构。

彭伦:机遇远远大于挑战。要在合规风险上做到最好的把控。在垂类大模型来说,只要把微调做好,把数据集配置好,和数据库做好兼容,大模型的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

汪源:大模型在完成单点任务方面有很大空间。最大的挑战是让大模型做多个任务组成的复杂任务时,是否会触及大模型的能力极限。

信意安:大模型也好、AI也好,并不是头部企业的专利,应该覆盖上下游生态,希望有能力的企业懂得分享,把AI技术或者产品应用在上下游进行推广,提升整个生态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