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2024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日前在海南三亚举办。其间,来自全球旅游业界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旅游教育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主持人:云南大学教授 田卫民
对话嘉宾: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 徐虹
桂林旅游学院校长 林春逸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杜兰晓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达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郭强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谢霞
以下为对话内容:
主持人:首先请谈一谈,站在旅游教育第一线,如何看待旅游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林春逸:我重点谈三个旅游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第一,战略机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旅游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塑造国家形象以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展现出的独特价值日益显著。第二,行业机遇。“旅游+百业”“百业+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将旅游业列为鼓励类产业,特别强调支持发展旅游新业态。随着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我国旅游教育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三,人工智能赋能旅游教育新机遇。人工智能对旅游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根本性、变革性的,它将重新塑造旅游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旅游教育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徐虹:随着旅游教育发展,我们是否应当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与创新,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知识体系本身是对旅游领域内各类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整理分类的结果。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深度思考:首先,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知识体系的重构问题。国家提出到2035年建成旅游强国和教育强国,这就意味着教育体系要为旅游强国建设培养适应型人才。这就涉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承,以及如何创新性地开发新知识。其次,知识体系与对外开放的产业发展需求是否相互吻合。随着我国旅游业4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急需从本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体系,以反哺世界旅游业发展,实现内外互动。这也是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旅游强国所应承担的责任。
郭强:旅游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旅游教育领域获取专业性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旅游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在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知识生产、传播和获取便捷性以及对教育教学决策支持方面的优势。推进旅游教育数字化转型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依托信息技术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彻底推进产业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三是依托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促进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四是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五是变革教育管理理念和流程,将责权进一步授予学生和教师,形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及教学双方及时响应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主持人:最近,“躺平”成为网络热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谢霞:“躺平”指的是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学业、就业和生活压力时,表现出一种相对懈怠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方式的简约化。处于“躺平”状态的大学生不再过多地追求物质条件和社交圈子,而是处于一种相对淡泊的状态,仿佛只追求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舒适的环境和简约的生活。二是言语表达的戏谑化。大学生更倾向于轻松自如地表达,通过网络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三是内心的矛盾化。选择“躺平”态度的只是一部分学生群体,且他们往往在躺平与奋进之间左右摇摆。究其原因,首先是社会经济背景,许多学生因在大城市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而选择“躺平”。其次是家校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往往认为高校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对学生成长参与度和关注度下降。最后是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自我认知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盲目自信,甚至希望通过“躺平”来实现所谓的“躺赢”;而自我认知度较低的学生,整体精神状态会变得颓废消极,久而久之选择“躺平”。
主持人:那么,如何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李达: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认知不够清晰。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清晰认识,导致学习缺乏动力,从而产生“躺平”的现象。二是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新知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那么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将难以适应。三是就业市场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标志着赛制的重大变革。过去,大赛主要考核一项或两项基本技能,而现在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包括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变化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主持人:展望未来,旅游教育领域具备哪些发展潜力与创新潜能?
杜兰晓:我认为旅游教育具有五大发展潜力领域:一是行业政策大利好。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旅游业的重磅政策,为旅游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旅游人才大需求。旅游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三是数字技术大发展。人工智能、AI、VR、元宇宙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旅游教育创新注入新活力。四是产教校企大融合。这是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也是旅游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我国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重点领域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教育引入企业,培养更多人才,这也提供了良好机遇。五是教育出海大有可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旅游业作为增进友谊、传播文明、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将中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推向海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林春逸:当前,我们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文化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兴起,整个旅游业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智慧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浪潮。这将重塑旅游业面貌,迫使我们思考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旅游教育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目前,相较于行业发展需求,旅游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都存在滞后现象。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动旅游教育转型。第三,有为与有位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鉴于旅游业已经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我们应加快建设相应的一级学科“大码头”,确保有为与有位之间的匹配。旅游学科本身也存在有为与有位不匹配的问题,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与其应有作用不相符。为此,旅游学科知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其学科化和科学化研究也仍需进一步加强。
徐虹:旅游知识体系涵盖四大类:第一类是基于认识论重构的知识体系。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我们需要重新构建国际视野,理解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包容性,增强行业认同度和敬畏感,而重构认识论是知识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底层逻辑。第二类是基于理论思辨力的知识体系。旅游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旅游理论外,还要具备跨学科理论的扎实基础,不断提升思辨力和判断力。第三类是基于专业技能提升的知识体系。在未来就业面向的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专业领域,学生应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竞争力。第四类是基于长期实践的能力。没有实践验证和检验作为基础,学生可能只是知识的背诵机器,而非具有自我操控能力的人。学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更新知识体系。这四类知识体系是层层递进的,最终目的是赋予学生基于能力成长和智慧增长的知识体系。
主持人: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数字化?
郭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八大关键领域。第一,制定明确的教育数字化战略。明确旅游教育数字化的长期和阶段性目标,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第二,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构建包含案例库、文献库和图片库等在内的高质量旅游教育专业数据库。第三,推进教育方法创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新模式,让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第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教师提供定期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促进数字化教学经验分享。第五,改革学习评价体系。积极利用数字化工具跟踪学生学习过程、预测学习态度、描绘成长曲线,实施多元化评价。第六,推进校企合作数字化。与旅游企业共享数字化资源,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项目和课程。第七,探索国际化战略。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开放课程,同时向国外推广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课程,以提升我国旅游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加强技术支撑和保障。强化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字化教学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主持人:回到刚刚讨论的“躺平”问题。这一问题应如何治理?
谢霞:我们需要从社会、高校和家庭三个层面共同努力。一是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激发大学生奋斗动力。政府和社会有责任打破行业壁垒,优化就业结构,确保大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环境和就业机会。同时,应加强正能量宣传,通过新闻报道、树立典型,激发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不断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抓住机遇开展多层次学科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避免人才同质化恶性竞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择业范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强化家庭教育机制,激活大学生奋斗精神。家长应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强化与高校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良好的家风感染学生,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
主持人:根治“躺平”现象,增进就业才是关键。那么,如何提升旅游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李达:为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增强职业前景认知。建议从大一开始,就应安排旅游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对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大有裨益。二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教育过程至关重要。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议教师队伍积极走进企业,调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实践,了解市场焦点,明确未来需求,优化教育内容,积极应用数字化平台和工具,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杜兰晓:这种竞争力可以概括为增强四个核心能力。一是增强适配力。应从产业需求出发,优化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二是增强硬实力。应系统性地重塑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训设施,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三是提升贡献力。应致力于成为政府和行业智库,成为学术研究高地。特别应突出有组织的应用型研究,从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四是增强影响力。应与世界顶尖的旅游教育机构深化合作,提升中国旅游教育在国际旅游外交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主持人:请用一句话归纳一下自己的观点。
林春逸: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教育成就美好生活。
徐虹:知识体系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持久努力,才能让知识体系永葆动态活力。
郭强:旅游教育化可以“治懒治偏治窄”。
谢霞:大学生“躺平”属少数,多数都朝气蓬勃。让我们共同发力让大学生从躺平者变奋斗者,实现人生价值。
李达: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落实。
杜兰晓:中国旅游教育潜力无限、发展无限,让我们携手并肩抱团发展、守正创新,共同努力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