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观察 > 集思观旅 >集思观旅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交流处副处长余晖主题分享

集思观旅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交流处副处长余晖主题分享

2023-06-06

2023年5月25日,“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在云南省丽江市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交流处副处长余晖作了题为《全球减贫的中国实践》的主题分享。

我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中国减贫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第二部分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工作;第三部分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总结过去,中国减贫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个阶段是用制度改革来解决农村的普遍贫困问题,通过土地改革来解决农民没有土地的障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医疗、推广农业技术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到2012年,扶贫开发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政策文件,并实施了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扶贫等。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到2020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

关于中国减贫成就,我想分享以下几个数字: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我们实现了8.5亿人的脱贫,为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现了近1亿人的脱贫。除了提高收入之外,住房、医疗、教育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21年起设定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的帮扶措施不变,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关于中国减贫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包括七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我认为以上内容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是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主要内容就是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问题。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说一下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内而言,我有幸从2017到2019年在贵州做第一书记,刚到基层的时候,县里组织开展查漏补缺培训,目的就是看现在有没有错退和漏评的贫困户,除了查漏补缺还有多轮回头看,真正实现了第一步的精准识别,为之后的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的精准扶贫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关于国际方面,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肯定我们的减贫成果,并表示十分愿意学习精准扶贫方略。我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来总结第一部分内容: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个部分就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工作,我们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专职从事国际减贫的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培训的机构。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我中心承办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明确提出,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在搭建国际减贫交流平台方面,我们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和学术机构一起携手成功搭建起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减贫交流平台。全球性的有刚刚提到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还有“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区域性的有面向东盟的“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面向非洲的“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面向拉美的“中拉减贫与发展论坛”,还有很多面向基层的交流项目。

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为例,我们于2007年第一次举办这个论坛,时任的分管副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2015年我们有幸请到了习近平主席出席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国际减贫与乡村振兴研究方面,我们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扶贫的需求与一些机构合作,成功开发了《国际减贫年度报告》,《国际乡村振兴动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鉴》,《全球减贫案例集》,还有和世界旅游联盟开发的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案例,我们很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机构和知名人士的充分认可。在国际减贫培训方面,中心成立到2022年底,成功举办了182期培训班,来自138个国家的5000余名中高级官员及项目管理者参与培训。

在中国经验走出去方面,我们在老挝、缅甸、柬埔寨实施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项目总资金约1亿人民币,每个国家选择两个项目村,第一是打造产业示范,第二是开展能力建设,第三是改善人居环境,第四是建设小型基础设施。2017,2018两年三个国家逐步立项,2021年圆满完成政府间移交,项目成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充分认可,以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国际经验引进来方面,我们实施了世行第六期扶贫贷款项目,项目总资金19亿人民币,在四川、贵州、甘肃实施,惠及537个村,70万人口。项目通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延长在项目区打造并延长产业价值链,实现项目区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在建设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方面,为了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不但要做的好,还要讲的好,要对外讲好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我们于2020年启动这项工作,2021年原国务院扶贫办认定河北省阜平县等50县区市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骆驼湾村等91个点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云南省澜沧县等三个县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秧洛村等7个点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

大家知道受疫情影响,我们外宾来得不多,但是我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基地的影响力:我们收集整理基地的简介发送给外交部、驻华使馆;我们还开发了很多可视化产品,发布在中心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经过我们的努力,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比如说外交部和中联部请了很多驻华的使节和媒体去基地看,去十八洞村看,反响非常好。

最后,我想分享关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从世界观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文旅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一是在整个脱贫攻坚期,文旅产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开发的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案例里面都很清晰地展示了出来。二是文旅产业与当前需要贯彻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分契合。三是脱贫攻坚期,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人员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做好文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分的人力保障。

关于怎么干,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我们必须有规划,如果没有规划最后可能会出现“千村一律”,大家看的都是一样的,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二是加强交流,互学互鉴。世界旅游联盟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说今天的会员日活动,之前的湘湖对话。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开展东盟+中日韩交流项目的时候,马来西亚一个村官提到了他们的乡村旅游,通过生态保护,保护他们的热带雨林发展旅游业,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三是是立足当地,共同发展。就是像脱贫攻坚一样,我觉得一定要充分激发本地老百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进来,建成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我希望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各个村建成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