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10.26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在2018湘湖对话的演讲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

非常高兴应邀出席“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活动,与大家交流旅游减贫经验。本次对话活动的主题“减贫与发展——世界旅游业的共同愿景”高度契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谨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减贫事业发展情况。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累计减贫6853万人,年均减贫1370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形势还十分严峻,任务还十分艰巨,到2020年剩余3年时间内,中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中共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新的部署,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措施,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促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全国60%左右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70%左右的旅游景区分布在贫困县、贫困村。为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文化和旅游部把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列为“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十项工程之一,2014年启动试点工作,2015年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了乡村旅游提升和旅游扶贫工作,2016年印发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2017年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在进行各具特色又卓有成效的探索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已逐步成长为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就业,提升贫困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我提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瞄准带贫减贫机制精准发力。要聚焦贫困地区,发挥旅游产业在贫困地区的特殊带贫作用,用活用好政策,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组织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水平,不断总结和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精准扶贫机制,重点解决好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问题。

二是瞄准旅游配套产业精准发力。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贫困地区地方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和传统工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项目,挖掘、整理和提升优秀民俗、民族和“非遗”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手工艺扶贫工坊试点示范工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针对贫困村闲置农房资源较多的现状,鼓励支持贫困群众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

三是瞄准旅游扶贫人才培养精准发力。要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干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特别注重发挥好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动员从贫困村出来的大中专学生、外出创业者、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贫困村本土人才回流、返乡创业,实现村村都有创业致富带头人;同时发挥东西部互派干部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一批东部地区有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引导到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人心齐,泰山移。我相信,有全社会聚力减贫、共谋发展的集体行动作为坚实的基础,减贫与发展这个美好愿景一定会在我们手中绘就。

(责任编辑:崔晶)